English

我们的影像斯皮尔伯格

1999-02-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美)伊丽莎白·费伯 著  赵武平 译 我有话说

编者按: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是当前好莱坞最有影响的导演艺术家,他不仅能执导在全球电影市场创造票房纪录的轰动娱乐片,如《E.T.外星人》、《大白鲨》和《侏罗纪公园》等片;也能拍出震撼世人的艺术片《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是电影有史以来最具魅力的电影家之一。最近,中国电影出版购得美国切尔西书局印行的1997年版《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一书,对这位大导演做了全面介绍。以下文字选自该书第二章。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迈入战后机遇和乐观主义时代。绝大多数人们相信,只要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每个美国家庭就都能在郊区拥有一处房子、一台冰箱和一台电视机,车库里拥有两辆小汽车。电视将视觉娱乐(相对只是带来声音的无线电而言)送入前所未有的更多家庭同时,娱乐事业革命已是势在必行。1947年12月18日,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斯蒂芬·斯皮尔伯格降生到了这个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年代。

斯蒂芬出世不久,他父母阿诺德和丽厄(波斯纳)·斯皮尔伯格即从辛辛那提迁居新泽西哈登菲尔德。这是一个居无定所的家庭,因为任职在正在崛起计算机行业,阿诺德的工作要求他经常调动。阿诺德身为电子工程师,对应用科学和日渐展现的电子计算机领域别有兴趣,相信人们会从这个新兴发明中受益无穷。事实上,阿诺德·斯皮尔伯格正是设计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那批科学家中的一员。老斯皮尔伯格在儿子很小时就把他引向技术应用,而这种技术知识在斯蒂芬开始拍电影时,对他有着极大影响。

与丈夫兴趣迥异的丽厄·斯皮尔伯格,在一个小型室内交响乐团的古典音乐任钢琴师,涉身文化和艺术事业。正如斯皮尔伯格有次所说,成长在“由三个叽叽喳喳叫嚷妹妹和一个在音乐会上为另外七名妇女伴奏钢琴的母亲组成的家庭”,或许促成他相信自己由小到大几乎完全生活在女性世界之中。妹妹安妮、南希和苏虽然在他的童年是难以对付的女子三人组合,可在斯蒂芬拍早期电影需要演员时,她们却派上了用场。

斯蒂芬四岁时,阿诺德给家里买回了第一部八毫米家用型电影摄影机。小家伙马上对这台机器有了兴趣。不久,阿诺德领着年幼的儿子头一次去看电影,那是西席·B·地密尔1952年大场面华丽影片《人间最壮观的演出》,片中所讲是马戏团世界的戏剧性故事。父亲告诉斯蒂芬,电影要比他高大,人们将出现在银幕上,但不会从上面下来伤害他。尽管如此,小斯蒂芬还是给这次经历震撼了。他同许多孩子一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和情景全都是真实的。他记忆中最清晰的,是电影中火车出事故时,狮子和其他马戏团动物从兽笼奔逃的那个险象环生场面。在想象丰富的斯蒂芬看来,那火车好像从银幕中冲出坠入他的怀抱。这场电影给他留下了深远的印象。

斯皮尔伯格童年时期,沃尔特·迪斯尼的电影极其受欢迎,因为人们都将之视为家庭娱乐,并且适宜儿童观看。它们不那么渲染暴力,也不涉及成年人问题,只讲述有益身心健康的故事。但在许多儿童眼中,迪斯尼电影又有一些恐怖时刻。斯蒂芬就曾被《白雪公主》和《幻想曲》吓得心神不安。看完《小鹿班比》后,他对父母说很害怕故事中的大火。电影中生机盎然和异想天开的神话故事栩栩如生再现银幕,或许开阔了斯蒂芬本来就已活跃的想象空间。

斯蒂芬小时候花许多时间看电视,但他父母却谨慎地限制他过多收看一般电视,特别是那些引人恐慌的节目。为保证他所有时间不都在电视前面耗费掉,他们给电视机盖上了罩毯。然而,斯蒂芬观看到的节目和电影,譬如弗兰克·卡普拉的《完美的生活》以及约翰·福特、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普雷斯顿·斯特奇斯的电影,对他自己电影的早期观念起了巨大作用。电视帮助小斯蒂芬认识到,化想象故事为现实是可能的。因为斯蒂芬总是向父亲讲述如何拍家庭电影,阿诺德便把摄影机交给儿子,让他来摄录家人的活动。斯蒂芬于是着手使用电影摄影机,拍摄全家外出露营旅行和家中日常生活。

丽厄·斯皮尔伯格曾经说过,她一直都无法彻底收拾干净自己的家,因为儿子拍片子需要场地:“我过去的家很漂亮,只要一拾掇好地毯、布帘和那架斯坦威(钢琴),他便抢占使用。自我记忆所及,我家就已变成电影厂。”有一天,这位年轻的导演还说服母亲,把一罐加酒点燃的樱桃在火炉上烧开,这样他就可以把那泡沫沸腾、甜腻粘乎的水果拍成电影。显然,她要他摄下坐在小汽车上的全家人时,他认定车毂盖更为有趣,所以拍下来的是后者而非家人。

斯蒂芬过分活跃的想象力,经常让他把卧室中无害的物件,在夜间改变成阴森恐怖妖怪和精灵。但是,在用恶作剧给妹妹们开骇人玩笑时,他却纯属有意而为。一天夜里,父母参加晚会归来,发现他用湿水绿色卫生纸做成行头,把自己扮作鬼怪模样,几个妹妹则惊恐地躲在她们的房间里。

斯蒂芬虽好胡思乱想妖魔鬼怪和外星精灵,可他却实属一个有郊区房子的相对正常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挣钱养家,母亲抚育子女。即使全家屡屡搬迁,父母常常吵架,但在这个每天母亲烧饭做菜,父亲出门上班的生活天地里,他仍然成长起来。在期蒂芬电影中,这种传统背景通常给用来衬托意外事件。他母亲有次说,人们看《外星人》时,是“坐在餐桌旁观看我们一家”。

斯蒂芬九岁时,全家从新泽西搬到亚利桑纳州菲尼克斯近郊斯科茨戴尔阳光灿烂戈壁地区。很多人认定,从9岁到17岁在斯科茨戴尔度过的岁月,给他留下了永久的印象。沥青铺面的街道和汽车通路,以及幢幢建筑鳞次栉比住宅区,看上去与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促狭鬼》和《外星人》中拍摄的社区分外相似。由于厌倦童年单调、寂静的郊区生活世界,斯蒂芬便拍电影来驱除寂寞无聊。后来,他说很快发觉自己“能够利用电影,借助想象做成所有事情,或者生活在任何地方。”

自己的房间总是他最保险和最安逸的地方。与他同居一室的,还有许多动物和飞鸟,其中包括几只到处扑飞的长尾小鹦鹉。他在此得以逃避自己孤独的情绪和死气沉沉单调乏味,以及来自同学的敌意(他在学校形单影只,身子瘦削的他不爱体育,活动也不积极),也回避父亲那苛责的目光。他从六岁起,就对太空、星辰和外星人兴致盎然。父亲有天晚上将他喊醒,同去附近的野地观察流星雨,并试图向他讲解适才发生现象的专业知识。但斯蒂芬却只是惊异地观望着自己想象中坠落的星星。几十年后,这个童年场面在电影《第三类接触》中再现时,几乎跟斯蒂芬记忆中的情形毫厘不爽。

他在自己的房间内制造了一些想象的玩伴,里面包括一个来自外层空间的特异人物。斯蒂芬喜欢跟自己的虚构伙伴呆在一起,因为他们总是形影不离。真实生活当中,斯蒂芬在一个地方刚要同人家交朋友,全家又要因父亲工作需要而搬家,所以小家伙总得一切从头做起。“我刚处在最舒适和最安静的时刻,”斯蒂芬说,“我们就又得搬往别处……年岁愈长,就愈难适应。”斯皮尔伯格遭受同龄人拒绝,身为被排斥者的心情,在下面的故事中有着特别的体现:

那次小学为考核成绩,要我们进行一英里跑步。我的软弱无能当时达到了极致。全班五十人都已跑完,唯有两个人还留在跑道上(,)是我和另外一个弱智的男孩。自然,他还在笨手笨脚地跑着,可我却是无力再跑。我大约领先他四十码,差100码就到终点线了。全班人都赶过来呐喊助威,声嘶力竭地为他鼓气:“加油,加油,超过斯皮尔伯格!跑啊,快跑!”他好像刚刚降落人间,攒足劲拼命猛跑,可却仍然无法快得赶过我。我记得那会儿想,‘好吧,我现在怎样才能摔倒在地,并且看上去像真的呢?’我想起当时确实踩到自己的脚趾上面,脸朝红土地栽倒下去,还实实在在擦破了鼻子。我跌倒的瞬间,所有人先是放声狂笑,接着就又真正大呼小叫为那家伙鼓劲:‘加油啊,约翰,跑啊,跑快点儿!’在约翰就要跑到我身后时,我又起身飞跑,假装要抢先跑完。但我并不想真的要去赢他,只是站起来让他抢先。我们面面相对时,我迅速往后倒退一步,再退半步。突然他跑到我前面……然后赶在我前面跑过终点线。每个人都过来抓住他,把他抛起来架在肩上,扛着他走向更衣室去冲淋浴。可我却站在田径场洒泪哭泣五分钟。在我一生里,我从未比此次感觉更好过,也没有比这次感受更糟过。

在斯蒂芬看来,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不曾有过太多朋友,但是家里人记忆中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比他小两岁的妹妹安妮回忆说,“他有过的朋友,要比他记得的更多……假如看见他的一帧照片,你就可能会说,‘对了,这是老笨。’这是板寸,这是平头。他们是小广播,这是皮包骨头。但是,他那时的个性的确不可思议。他会把每样他打算做的事情,弄得听上去让你自己觉着,少你参与就无法办成。”

感觉上自己与众不同且跟旁人疏远,让斯蒂芬有充裕时间来创造想象的人物和情景,并且能先在业余电影继而再在专业影片中,使之各有所用。他自称大约在十二三岁时,就知道自己要做一名电影家。斯蒂芬叫小伙伴与自己搭伙的一招,是把他们安排到影片里扮演角色,这也使他能够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可又不会牺牲自己的艺术天性。

邻居里面有个特别霸道的家伙,经常把斯蒂芬揍趴在地,并揪着他的头往饮水器喷出的水柱里塞。经过太多力不胜敌、心有余悸往家奔逃的下午后,斯蒂芬主动表示,要让那恶霸在他的一部战争片《战斗队》出演主角。那小霸王在电影中扮演队长后,两个男孩开始朋友相称。为一个霸道家伙所赏识,让小斯蒂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很多年以后,在创作《回到未来》电影剧本时,他往里面添加了一帮总是欺负主人公的小流氓。

斯蒂芬经常长时间呆在房间里,用自己的火车模型制造撞车事件,设想简单而让人信服的特技效果。多次从不同角度和位置拍摄了自己的创造后,他自己追求的效应最终才能实现。他时常把眼睛同铁轨保持同一水平,观察火车实际的相撞情形。这种对摄影角度的关注,留心电影机镜头中看到的内容,成了他以后电影拍摄技巧的典型标志。十二岁那年,斯蒂芬购置了自己的电影摄影机,往后就再也难以与之形影分离。

次年,十三岁的斯蒂芬参加了一个童子军摄影学习班。上课期间,他拍摄了一部三分钟电影,讲述了牛仔抢劫驿车的故事,片中牛仔由他安排自己朋友饰演。童子军领导人对这部片子甚为欣赏,向他颁发了他所获众多电影制作嘉奖中的第一次奖励———荣誉奖章和晋升为鹰童军,后者是童子军中的第二级。首次电影作业的成功,促使受到激励的斯蒂芬开始酝酿其他电影拍摄方案。

家里所有的一切,甚至连最日常的家务,比如母亲开启豆子罐头,父亲冲洗鱼肉,都变得可拍电影了。拍摄电影的兴趣成了他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情,进而使其功课受到影响。斯蒂芬对老师要讲的内容兴味索然,而且看不出类如数学、科学和语文那样的课目会怎么有助于他拍出更好的电影。作家D·L·梅伯里在他写的期蒂芬·斯皮尔伯格传记中写道,“斯蒂芬在课堂上无意学习,相反却用心在课本书边描绘小图画。他一页页画上小人儿,所以当他翻动书本时,这些形象就像动画那样活动起来。”

他第一部剧本完整的电影,是他就要十四岁时,拍于1961年的四十分钟战争故事片《走投无路》。斯蒂芬中学时代至少拍摄了十五部电影,当地报纸《菲尼克斯报》还对这位胸怀雄心壮志电影家有过报道。为了给自己拍片筹资,斯蒂芬空闲时间曾给自己家生活区的柑桔树刷石灰水(预防蛇和其他啮齿动物吃食果实)赚钱。他争取资金的另一个途径,是把起居室变成小型电影院。他租来影片卖票放映,并让母亲和几个妹妹做爆米花出售。第一次尝试赚来三十六美金,他并未用于拍电影,而是捐给了本地的残疾儿童学校。

学校里发生的意外事件,比如上生物课解剖青娃时呕吐遭到嘲笑,继续令他痛苦不己,可斯蒂芬却很快加入了一个他的艺术嗜好不仅得到承认,而且受到鼓励的活动小组。正是在菲尼克斯阿卡迪亚中学戏剧艺术活动小组,他终于与其他对表演艺术有相似兴趣的同学结识。在认识喜欢表演和戏剧少年的同时,他意识到世界的划分,并非依运动员和懦弱者为标准。此外,斯蒂芬还必须得拿定主意,艺术和科学事业,自己究竟要追求哪一个,也就是在父母的酷爱中做出选择。在其整个电影生涯中,他始终在尽力将二者相结合。

戏剧艺术小组给了斯蒂芬继续电影拍摄的自信和鼓舞,使之能在十六岁时拍出他第一部标准长度电影。那部片子内容所讲,是一群科学家探测夜空神秘光亮的科幻故事。他给这部两个半小时的片子取名《火光》,并且让全家人都出演角色。这部片子比电影院里的大多数影片都长,全部制作花费斯蒂芬五百美金。整个制作从撰写故事到选取演员,从头至尾全由斯蒂芬一个人负责。

《火光》的拍摄用去斯蒂芬一年时间,因为绝大部分工作,他只能利用周末进行。他把温度计放在电灯泡近旁,弄得自己仿佛高烧不止,借此装病逃学许多日子。他母亲尽管识破这个把戏,可也明白电影对自己儿子的重要,索性就让他呆在家里。总而言之,丽厄本人身为艺术家,她支持斯蒂芬完成创作的强烈欲望。

然而,就在功课几乎无法跟上时,斯蒂芬的父母吓唬他说,如果再不好好学习,就要没收他的设备。显然,斯蒂芬的父亲希望儿子最后能在科学领域工作,而不是那么专心致志于电影拍摄。斯蒂芬回忆说,“我父亲有张他全力要我追随的地图。他希望我成为电子工程师或者医科大夫,所以在一切可能会把我引向那些方向的中学课目方面,比如数学和化学,对我要求格外严格,而那又是我直觉上感到恐惧的东西。自然,我选取的是相反路径,追循了母亲的足迹。”“相反路径”走上后,斯蒂芬同父亲日渐疏远,阿诺德本人同妻子和家人也更加隔膜。

斯蒂芬的家庭问题,驱使他更加专心于电影拍摄,这也是他的逃避所在。“我还是个孩子时,那么消极的东西就已纠缠住我,”他后来解释道,“让我无所求靠,只好积极向上。”《火光》拍完后,他说服菲尼科斯一家电影院经理,将此片放映了一个晚上。他卖出的影票不仅足以收回电影制作成本,而且还赢利一百美金。

《火光》首映不久,斯皮尔伯格全家就从菲尼科斯市郊,迁居加利福尼亚圣何塞附近的萨拉托加,此时是1963年。十六岁的斯蒂芬又要面临进入新的学校,并且结交另一些朋友的境遇。此外的压力,则是父母的分居,以及他们在1965年的离婚。斯蒂芬注意到,他父母的婚姻从来都不幸福,但他们尽量长久不分手,可能是为保护自己的四个孩子免遭不幸。可是孩子们知道父母相处并不好。斯蒂芬回忆说,“妹妹们和我夜里经常迟迟不睡,听着父母争吵。”

母亲和父亲的离异极大地影响了斯蒂芬,而且也使他更加痛苦难耐,可并没有阻遏他实现拍电影梦想的努力。1965年的一次环球影业公司之行,让斯蒂芬踏上了跻身有史以来最杰出电影家之列的道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